商朝時期 商后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
炊食器(禮器) 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Zui重的青銅器,其腹部鑄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后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Zui為重要的禮器。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征,《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Zui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型制雄偉,重達八百三十二點八四公斤,高達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Zui大Zui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建國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余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云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只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司母戊”?! 甲C,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聯系方式
- 單位地址:
- 中國 河南 安陽市 沙廠路256號
- 固定電話:
- 86-0392-3336435
- 聯系人:
- 未提供
- 郵政編碼:
- 455000
- 傳真號碼:
- 86--
- 順企®采購:
- 請賣家聯系我在線采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