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能集團簡介
一、關于澳能:
澳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澳能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綠色能源---空氣能、風能、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儲存、應用、技術開發和系統制造商。主要投資風電、光電、儲能等業務。
中科澳能(北京)節能技術有限公司:
澳能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該公司主要設計、制造、安裝、天然氣余壓透平發電機組,該產品主要應用于天然氣減壓泵站的獨立供電和泵站運行, 天然氣余壓透平發電機組不僅有效利用輸氣管道的減壓能量發電,還解決了減壓站供電需求,將多余電量賣給電網而盈利。公司目標是成為國內、國際有地位的行業,為中國的節能與環保事業做出顯著貢獻。
中科澳能儲能技術(畢節)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澳能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共同投資成立,主要從事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運行、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該產品應用對國家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對電網能源效率提升和以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并網發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作為分布式能源系統與電力系統的對接提供支撐。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同時,有效提高現有發、輸、配用電設備的利用率,促進電力建設的科學發展,降低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的運行成本,減少用戶的用電費用。為實現我國“十三五”期間乃至2020年的能源利用目標和環境保護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對于作為終端能源使用者的廣大公眾,由于采用儲能裝置調節了峰谷電能,可以提供更為合理的能源使用價格,為國家的能源效率與安全、節能與減排等重大發展戰略做出貢獻,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良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澳能(畢節)風電有限公司:
該公司在貴州的大方、納雍、織金等縣正在建設約10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站。
澳能(畢節)光電有限公司:
該公司在貴州的赫章、威寧兩縣正在建設5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
澳能(畢節)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
是一家致力于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全產業鏈布局的現代化高科技清潔能源產業園。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多年的技術合作,主要生產制造 “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以及“天然氣余壓發電機組”等高科技產品并在應用領域積極拓寬技術合作范圍,先后在風電場、光伏電站、微網系統以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為基礎示范工作正在進行,并負責系統的生產集成和工程建設,澳能工業園承擔了“產、學、研”的重要轉化角色,將的科研成果向世界的產品轉化,將風能、光能、儲能、微型智慧電網的全產業鏈落地到澳能工業園,打造中國首個清潔能源全產業鏈的制造基地。布局是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為依托展開的兩大功能產區,即壓縮空氣儲能產區、清潔能源產區。澳能工業園,作為貴州省畢節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占地500畝,生產區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主要生產制造清潔能源系列產品及節能減排產品,兩大產區功能定位——“壓縮空氣儲能產區”、“清潔能源與節能技術產區——風能、光能、微網設備制造區”同時也是“1.5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和“天然氣余壓發電機組”的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組裝基地。隨著人們對環境污染的逐漸重視,澳能公司攜手中科院將會努力研發出更多環保產品,盡其所能使我們的環境得到保護。
澳能是澳門企業、鑒于在節能、儲能領域的行業地位,在澳門地區建立對外窗口,擴大對外交流,以保證站在行業技術制高點,畢節是國內的試驗區以其獨特的地域資源優勢和豐富的風、光資源及創新理念成為澳能和技術團隊落戶的必然選擇。
二、關于團隊:
技術團隊帶頭人;陳海生,現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計劃——“萬人計劃”入選者、科技部863項目物理儲能首席專家。2009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現任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儲能研發中心主任、大規模儲能技術分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導。已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參加項目或課題30余項。先后榮獲 “中科院博士論文獎”、“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吳仲華青年學者獎”等獎勵。
技術團隊帶頭人;鄧超然,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研究科學家,新加坡材料學會會員?;げ┦浚逃抗墒着毡玖魧W生,九十年代中加入新加坡國防科學研究院開發國防應用材料20年,所涉及的材料從涂料,朔料,橡膠,復合材料,電磁和電子材料等等。多種產品應用在系統中,并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獎。新加坡DSO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科學家。在新加坡從事項目管理與新材料研發20余年,主持并順利完成重大項目15項,培養并組建了先進復合材料組、吸波材料組、高分子復合材料組等多個項目組,培養公司項目管理人才10余名,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0余名。獲企業發明技術專利4項,獲新加坡國防科技進步獎2項,獲國家實驗院成果獎6項。目前主要從事新能源材料的系統設計與制造。在薄膜、涂層、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在電池、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等的應用及其功能控制方面具有多年項目管理與企業合作經驗。
技術團隊骨干;蔡茂林,博士、教授,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全球Zui大氣動研發基地---日本SMC筑波技術中心參加氣動技術研修和從事共同研究多年;2002年10月-2006年3月在東京工業大學精密工學研究所任助手和副教授,從事氣動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教育工作;2006年3月海外直聘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2006年6月增列為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009年評為藍天學者。2010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主要致力于工業現場壓縮空氣系統的節能技術研究及應用推廣工作。共申請專利27項,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及演講20多次,對全國100多家企業做過免費能耗評估與節能知識宣傳,在對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家企業進行的節能改造中,均實現了壓縮機耗電降低25%以上的目標,為我國每年耗電高達2000億度的壓縮機節能工作開拓了新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節能技術團隊骨干;張亞妮,工學博士、副教授。2008年博士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2009年至2013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淡馬錫國家實驗室任研究員、研究科學家。作為項目助手,擁有約5年海外工作科研經歷與獨立主持海外科研項目的經驗?,F任985院校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新型碳納米材料在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與電極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發。2013年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美國陶瓷學會會員,擔任國際期刊《Mat. Sci. Eng. A》、《ScriptaMaterialia》、《J Nanomaterials》審稿人。主持并順利完成新加坡科技局與教育部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杰出青年基金等5項。2012年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多次作為特邀報告人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著有外文書籍1篇,發表SCI外文期刊學術論文30余篇,SCI論文被引90余次。
澳能長期與中科院合作構建的研發團隊有大學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2人、博士8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技師等40余人,是一支在儲能、節能領域的國際領先技術團隊,依托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的核心技術,在開發應用領域建立的核心技術團隊。
三、進駐畢節:
1、澳能研發團隊進駐畢節試驗區,直接受益方面,建設的大規模物理儲能綜合科研平臺將發揮技術引領與驗證的作用,隨著行業發展,逐步為行業提供大規模物理儲能系統總體及其關鍵部件的測試驗證、檢測檢驗的技術服務,預計總體與系統集成實驗平臺測試驗證與技術服務收入可達到1500萬元/年左右,透平和壓縮機實驗平臺測試驗證與技術服務收入可分別達到800萬元/年左右,蓄熱蓄冷實驗平臺年測試驗證收入可達600萬元/年左右,綜合科研平臺年服務收入可達3000萬元以上。同時,預期專利50項以上,發表文章100篇以上,獲得省部級獎勵2-4項,獎勵1-2項,創造畢節乃至全國有重大顯示度的科研成果。
2、間接受益,在開展關鍵部件研發與測試,以及部件實驗平臺和系統實驗平臺建設;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壓縮空氣儲能、蓄冷蓄熱、先進抽水蓄能技術相關的關鍵技術突破、關鍵流程和部件試驗研究、系統集成驗證、產品和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強化研發基地的國內領先地位,提升對國家電力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戰略任務、重點工程的技術支撐和保障能力,提高我國在大規模儲能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完善研發基地管理體制,健全和優化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與國際交流,培養人才,建設科技研發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國際創新團隊,畢節標準就是行業標準。
3、產業化受益,面對巨大的國內、國際儲能市場在澳能進駐畢節后依托畢節國家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優勢,澳能將逐步實施戰略轉移,將國際市場項目訂單中的研發、生產、集成等逐步轉向畢節及周邊地區,同時也加大畢節經濟開發區的科研、生產、集成、突出區位優勢。
4、澳能與研發基地建設,在畢節經濟開發區建設澳能辦公大樓及壓縮空氣儲能畢節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建筑面積300000平方米,其中用于研發樓的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用于科研團隊生活居住的公寓式酒店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澳能辦公大樓的建筑面積應20000平方米,相關的停車場、綠化地、交通設施、市政設施按建筑面積配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