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院簡介
本院主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北京林大、東北林大、山東農大、內蒙農大、新疆農大、山東大學等單位部分專家教授參加組建,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冊的股份制民辦科研單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500萬元?,F有專職科研人員21人、兼職科研人員35人,聘請了國家部分學科帶頭人或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以及中直機關部分離退休老領導作顧問。本院下設天津分院(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分院(即山東金水木抗逆植物研究院)、西北分院(新疆昌吉市)、生物技術中心。在天津、山東、遼寧、新疆、大慶有試驗基地。
本院主要利用生物技術育種、細胞育種等高科技手段,立足我國鹽堿、干旱地區,進行抗逆植物育種、土壤改良、鹽堿地綠化、產業化項目開發。目前科研儲備具有知識產權的抗鹽堿、耐干旱植物新品種(喬、灌、草和農作物)達20多個,從國外引進耐鹽抗旱植物新品種10多個,從西北和中亞地區引進篩選耐鹽堿植物品種20多個,并在鹽堿地治理技術、林糧草間作栽培、鹽堿地改良肥、有機農藥、工業廢棄物利用、節水罐溉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和集成技術模式探討。
二、科研方向和目標:
以我國濱海和內陸地區鹽堿地、干旱地、荒漠地及惡劣生境為研究對象,以抗逆植物育種、鹽堿地改良技術為研究方向,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充分整合農、林、牧、水、環保、生態等方面的科技人才資源,以“產學研”模式,圍繞我國鹽堿干旱地區農、林、牧業發展和生態恢復,進行抗鹽堿、耐干旱的豐產林、防護林、生態林、經濟林、園林、農作物(抗鹽耐旱棉花、小麥、水稻)、草業(抗鹽堿牧草、草坪草、觀賞草)新品種的科研育種和國外新品種引進,并進行示范推廣和產業化開發;圍繞我國鹽堿荒漠地區生態建設,進行中、重度鹽堿地、干旱地(速生豐產純林、林糧間作、林草間作)集成技術模式的研究應用和技術服務;承擔鹽堿荒漠地區鹽堿地治理改造項目、防護林體系建設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生態恢復項目的規劃設計和技術服務,承擔鹽堿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努力成為模式科學、機制靈活、管理的農林高科技企業。
主營業務:生物轉抗鹽基因植物育種(林木、草業、農作物)技術及生產、銷售;中天玫瑰種植加工產業化項目運作;生物治理開發鹽堿地技術(項目)及服務;鹽堿地生態會復和鹽堿城市綠化工程設計施工。
主營產品:轉抗鹽基因中天玫瑰,轉抗鹽基因中天月季,轉抗鹽基因速生豐產林、防護林系列品種——轉抗鹽基因中天楊,轉抗鹽基因歐美107、108、110楊,歐美黑楊,轉抗鹽基因毛白楊,轉抗鹽基因中天香花槐,日本光葉楮,枸樹新品種,紅花檉柳系列品種——剛毛檉柳,多枝檉柳,細穗檉柳,長穗檉柳,甘蒙紅花檉柳,黃花多枝檉柳,大規格檉柳,松柏檉柳,抗鹽堿喬灌木類品種——紅葉椿,金葉榆,沙棗,枸杞,金葉蕕,醉魚木,紅葉白蠟,金葉白蠟,金枝白蠟,金葉接骨木,沙刺,金葉皂莢,金葉國槐,金枝國槐,抱蔭槐,紅葉合歡,紅葉柳,彩色灌木鹽堿草類品種——紅葉櫻花,紫葉矮櫻,羅布麻,耐鹽狼尾草,四翅濱藜,抗鹽堿花草類品種——耐鹽羊草,馬藺,堿蓬,耐鹽披堿草,耐鹽紅豆花草,轉基因抗鹽堿冰草,蒲葦草,抗鹽堿植物——畫眉草,發草,轉抗鹽基因棉花,細胞融合抗鹽耐旱小麥,鹽堿地改良復合肥,常綠灌木類品種——扶芳藤,云杉,衛矛等
聯系方式
- 單位地址:
- 中國 北京 北京市海淀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科院綜合科技樓302室
- 固定電話:
- 86-010-62198089
- 聯系人:
- 未提供
- 郵政編碼:
- 100081
- 傳真號碼:
- 86-010-62198837
- 順企®采購:
- 請賣家聯系我在線采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