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象影視制片有限公司創建于1999年,是一家集紀錄片、電影和電視劇策劃、投資、制作、發行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秉持“做留得下的文化”為發展理念,憑借著的文學創作群體,成熟的運作模式、完善的服務體系,為觀眾創作了很多的影視作品。2012年,公司被中共金水區委宣傳部授予“文化產業示范企業”稱號。一、紀錄片作品1999年-2000年,拍攝制作8集生態倫理電視專題片《重讀大黃河》。這是中國第一部生態倫理電視專題片。由原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孫蓀、原河南省文學院研究員王鴻生和學者郎毛總撰稿,導演李 自人執導。該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 2000年-2001年,拍攝制作18集電視紀錄片《凝望河南》。由學者魯樞元,編劇姚金誠撰稿。在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播出。2002年-2003年,拍攝制作40集大型電視系列片《品牌的故事》。為中國第一部區域品牌系列專題片,該片以平實的視角、講故事的語言,把河南品牌企業的發展歷程、品牌創建的故事,娓娓道來,融趣味性、故事性和可讀性為一爐。是河南省以集束形式向全國及海外強力推介河南本地知名品牌的電視專題片。在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和公共頻道播出。2003年-2005年,拍攝制作50集大型人文電視系列片《文化河南——中原列傳》。該片與楊瀾的陽光媒體集團合作,用精致的畫面、優美的解說首次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了中原河南的歷史文化風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華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興衰的歷史過程,是近年來制作Zui精良的紀錄片之一。該系列片榮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化成果獎,在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地面頻道和陽光衛視播出。2005年-2006年,拍攝制作8集紀錄片《江與河的對話》。這是中國首部以長江和黃河為文化載體,以改革開放為時代背景審視兩大地域經濟發展形態的大型電視系列片。本片在“江、浙、滬、豫”等地聯合制作,在河南、浙江、上海等電視臺播出。2006年-2007年,拍攝制作3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原大發現》。該片是河南省委宣傳部2006年的一項重要文化工程,被譽為“用現代電視手法為河南書寫了一部立體通史?!痹谥醒腚娨暸_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國際頻道和法制頻道播出。2008年-2009年,拍攝制作12集紀錄片《發現豫商》。《發現豫商》站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上,梳理了中原數千年的商業文明史,集中闡釋了中原商人“履約留余、勇于創新、負重前行、惠濟蒼生”的精神理念和道德品格。該片是一次為河南商人“正名”,更是為河南商人“命名”的文化創舉,已在河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2007年開始,公司涉足電影、電視劇創作,已有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作品。二、電影作品:2008年拍攝制作電影《墨子》。影片刻畫了墨子兼愛、非攻、節用、尚賢等基本思想的形成、演變、發展過程,塑造墨翟為拯救萬千民眾不惜犧牲自己,自苦利人、委屈行義的高尚可貴藝術形象。本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黃金時間播出。2009年拍攝制作電影《野茱萸》。故事講述在抗日戰爭末期,一股潰逃的日本士兵流竄至伏牛山深處,誤打誤撞進入一個小山村。村里的男人都到深處老林里采藥去了,留守的女人們在毫無外援的險境下,遭遇強敵的欺凌摧殘。她們由恐慌到鎮定,Zui后奮起反抗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壯烈故事,本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黃金時間播出。2010年拍攝制作電影《鐘繇》。本片以表現鐘繇潛心書法藝術,為統一、規范漢字付出畢生努力,取得成就為主題,同時截取鐘繇扶助漢室、輔弼曹操,調和曹丕、曹植關系等政治、軍事、生活片段,展現其豐富多彩的一生,從不同角度塑造了鐘繇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本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黃金時間播出。2011年以打造河南文化品牌,帶動河南文化產業大發展為目的,拍攝制作中國電影—三門峽系列故事片:《義馬》、《地坑院》、《函谷關》、《澠池會》、《湯河浴》和《天鵝城之戀》。該系列片以地方傳說為創作主線,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弦揚了當地人民勤勞、勇敢、不屈的精神。其中電影《函谷關》獲得了第二十一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推介展映參展影片。2013年拍攝制作電影《胡笳聲聲》,故事講述中國歷史上一個Zui偉大的女詩人蔡文姬豐富的人生故事,闡釋一個民族和解先驅“和解 和諧 和平”的思想內蘊。 三、電視劇作品2009年拍攝制作了32集電視劇《河洛康家》。該劇由河南省作家李佩甫先生編劇、中國先鋒派導演潘軍執導。以奉為“中原活財神”的河洛康家為故事原型,以康秀才、周若蘭、康悔文祖孫三代傳奇勵志故事為主線,揭示了幾百年來一直被奉為“中原活財神”的鞏義康家,延續明、清、民國三個時代富甲400余年,持續十二代之謎:“仁愛”與“留余”。明天,“大象影視”將會一如既往的秉持自己的發展理念,使“大象影視”成為國內知名的影視文化品牌。